🗓️ 2023-03-15 🏷️ #观察#

历经一个月的时间,核查项目结束了,终于不用每日加班,不用再瞪着眼睛端坐电脑前,不用浏览那永无止境的图斑,双目迎来短暂休息,刚好天气放晴,double happy。

现在回头看,很难想象作为一年一度的省级核查,如此大的工作量,居然是靠堆叠人力来完成,虽然有专门为此开发的软件协助,但是后者在效率上的提升并没有起很大作用,相反是作为任务分配,提交,检查的角色,提升的核心在于核查人员的目视解译与地类判读能力。目视解译是指凭借人的眼睛(也可借助光学仪器),依靠解译者的知识、经验和掌握的相关资料,通过大脑分析、推理、判断,提取遥感图像中有用的信息,而地类判读是根据规则及实地照片对地类进行归属分类,说到这里,每个核查人员对于上述能力的掌握程度不一,而且即使核查规则具有标准,但落实到每个执行的人,力度总有些许的变形,二者相互作用导致了核查尺度不一的结果。最要命的是规则并非一成不变,上头今天变这个,明天变那个,一阵松,一阵严,除此之外任务组织者也没有将所有变形了的内容通过一种能让所有人迅速,全面理解的方式通知,令核查者左右顾他,难以下手。

综上简述,人工核查若是要提升效率,我觉得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变动:

核查过程

  1. 过程规范化。将整个核查的过程涉及的操作形成文档,按文档实施。
  1. 标准规范化。所有核查组必须实时获得最新的判断规则,谁不按标准作业后果自负。
  1. 核查内容细化。地类分组,每一组/若干组由某组人负责核查。

软件

  1. 调整交互,优化逻辑。别整那些多余,没用的按钮,点个不停屁用小手胳膊酸还浪费时间,一切交互的目的是将工作耗时降至最小。
  1. 提高健壮性。别有事没事出bug罢工耽搁宝贵的工作时间。(害我加班)
  1. 提高自动化,所有除开解译外的核查操作能使用软件完成。别一会下载这个,一会添加那个,软件才能正常工作。

组织者

  1. 合理分配任务,调动人力。有人干活,有人摸鱼,然后所有人加班(为什么?)

为什么考虑使用机器完成核查呢,感觉最近风头正盛的ChatGPT适合干这个活?答案仍在探索中……